贵阳市新城职业学校欢迎您

当前位置: 首页 学校新闻
“一技在手,一生无忧” ——贵阳市新城职业学校开展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
发布时间:2024-05-23

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大力宣传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弘扬劳动光荣、技能宝贵、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,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根据省、市教育局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的相关安排5月17日至23日,贵阳市新城职业学校举2024年职业教育周活动。

本次活动以“一技在手 一生无忧”为主题,旨在为广大师生搭建一个展示技能、学习交流的平台,积极营造学技能、练技能、比技能、爱技能的良好氛围,进一步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,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
图片1.jpg

(职教周启动仪式现场)

5月17日上午,学校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。启动仪式上,首先杨秋红校长致辞,她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,希望同学们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,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。启动仪式结束我校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,携手贵州省民族博物馆,以非遗文化摄影展拉开序幕,学生体验非遗传统运动项目。通过把非遗文化引进校园,使传统文化与美育教育相融合,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推动文化遗产资源“活起来”的路上点亮青春之光,共同塑造新城精神。 

图片2.jpg

(我校师生体验非遗传统运动项目

(一)开展“奔跑吧·少年”篮球活动。

5月17日23日,我校积极开展奔跑吧·少年篮球活动进一步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,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
图片4.jpg

篮球比赛活动现场

图片5.jpg

篮球比赛活动现场

(二)开展“未来工匠”读书系列活动。

5月20,我校开展未来工匠读书行动、悦读伴我成长职教学生读党报活等系列活动,此次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,引导学生多读书,读好书。培养学生自主读书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,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化素养,创建书香校园,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

图片7.jpg

(师生共同参与阅读)

图片8.jpg

(读书活动现场)

(三)开展“急救教育普及”活动

    5月22日,我校结合专业设置情况和教师专业情况,充分发挥贵州省第一批“关爱生命、救在身边”应急救护创建试点学校的职能,开展“急救教育普及”活动,为学生、教师、社区居民等进行急救常识普及,走进社区宣传急救知识,做急救宣传教育活动。

图片10.jpg

(应急救护培训活动现场

(四)“寻找校园一角”系列活动

5月17日至23日,我校开展“寻找校园一角”系列活动,励学校全体师生以短视频、摄影、绘画、美妆作品等形式寻找校园中的美丽风景,利用活动,提升学生们发现美和展现美的能力。

图片12.jpg

学生摄影作品展示

图片13.jpg

学生美妆造型作品展示

(五)开展“毒品预防教育系列竞赛”活动

5月17日至23日,我校开展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手抄报、征文、微电影等形式的比赛活动通过校园毒品预防教育宣传工作,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,全面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,进一步增强学生识毒防毒拒毒能力,促进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提质增效。本次禁毒系列活动的开展,一方面展示了学生各自的风采,锻炼了同学们的创意、写作、绘画等多种能力,另一方面也让师生们在共同营造、共同参与的氛围中深入了解禁毒知识,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。

图片15.jpg

学生作品展示

图片16.jpg

学生作品展示

(六)开展专业技能展演及体验活动

5月23日,我校开展专业技能展演及体验活动,活动分为上午和下午两时间段进行。上午在我校文化广场进行学生技能展示,下午在各个实训室进行技能体验活动。活动伊始,全场肃立,伴随着激昂的国歌声,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,技能展演正式开始。

图片17.jpg

(活动现场

本次技能展示的内容丰富,涵盖了各个专业的技能。这不仅是对学生们专业技能的全面检阅,更是一次展现青春风采、激发创新活力的盛大活动。

图片18.jpg

(专业技能展示活动现场

在技能体验活动现场,各班级有序交叉体验各专业技能,感受不同专业带来的生活便利,进一步提升专业自信,树立同学们“一技在手,一生无忧”的职教意识和服务意识。

图片20.jpg

专业技能展示活动现场

图片22.jpg

专业技能展示活动现场

图片25.jpg

专业技能展示活动现场

本次职业教育活动周,我校共开展职业观摩体验活动项目7个,全校师生1000余人参加体验了职教周各项活动,参与活动师生覆盖率100%。一年一度的职业教育周活动全方位、多角度地展示了我校的教育教学成果,为我校学子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、拓宽视野的机会,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职业教育。学校也将以此为契机,继续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激励广大青年坚定走好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之路,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汇入生活、深入人心,同时学校将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,为社会贡献力量。

 


编辑:杨政武

一审:周  

二审:宋竹玉

三审:杨政文